半岛官方新闻

音讯揭晓会 纵深胀动“铁拳”行为 苛查半岛官方体育民生范围违法行径

2024-02-2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2021年8月31日上午9时30分,省市场监管局举办“纵深推进‘铁拳’行动 严查民生领域违法行为”新闻发布会。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何文涛出席发布会并介绍了“铁拳”行动进展情况。省局二级巡视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丁建军,综合行政执法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广告监督管理处、食品安全协调处、商标专利监督管理处主要负责人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闫蔚: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的主题是:纵深推进“铁拳”行动,严查民生领域违法行为。

音讯揭晓会纵深胀动“铁拳”行为苛查半岛官方体育民生范围违法行径

  今年5月,甘肃省市场监管局为贯彻落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决策部署,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和市场监管重点领域,紧密融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2021年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以案件查办为抓手,切实解决民生诉求,回应社会关切,查处了一批有重大震慑力的大案要案,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扩大“铁拳”行动影响力,真正发挥“铁拳”行动震慑违法者、警示经营者的作用,今天,我们邀请到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何文涛,二级巡视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丁建军,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王有生,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局长杨宪明,广告监督管理处处长王学新,食品安全协调处处长张兰周,商标专利监督管理处处长刘华锋出席发布会,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新闻发布会邀请了中新社、新华网、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甘肃经济日报等8家媒体代表。在此,我谨代表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对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个环节。首先,请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文涛同志向大家介绍“铁拳”行动的进展情况。

  何文涛:今年5月,甘肃省市场监管局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1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的统一部署,针对民生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的突出问题,在全省组织开展了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精准重拳出击,严惩违法主体,曝光典型案例,查处了一批有震慑力的大案要案,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省“铁拳”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关系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贴近群众生活的重点服务行业,以及农村与城乡接合部市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多发的重点区域,重拳出击,重点打击10类违法行为:一是销售药残超标的畜产品、水产品及未经检验检疫或检出“瘦肉精”的肉类;二是宣称减肥和降糖降压降脂等功能的食品中添加药品;三是生产销售“偷工减料”劣质钢筋、线缆;四是生产销售劣质儿童玩具;五是中介机构“乱收费”;六是翻新“黑气瓶”;七是农村市场“山寨”酒水饮料、节令食品;八是“神医”“神药”等虚假广告;九是恶意抢注、囤积商标申请行为;十是擅自开展专利代理行为。同时,各地按照“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突出重点,适当增加新的内容,积极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截至目前,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市场监管领域各类经济违法案件4240起,涉案金额共计1031.17万元,实施经济制裁合计4383.18万元。聚焦到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已查办典型案件64起,实施经济制裁198.48万元。其中:查处销售药残超标的畜产品、水产品以及未经检验检疫或检出“瘦肉精”的肉类案件23起;生产销售“偷工减料”劣质钢筋、线起;“神医”、“神药”等虚假广告案件19起;翻新“黑气瓶”、“山寨”酒水饮料、恶意抢注商标等案件11起。还有一批违法案件正在立案查处中。

  省局党组高度重视“铁拳”行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全省14个市(州)局和兰州新区市场监管局均制定了“铁拳”行动方案,召开专门会议对“铁拳”行动作出安排部署。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结合实际,主动作为,及时研判分析社会关注热点和涉及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加强网络平台交易监测和 12315平台大数据动态分析,畅通日常监管与执法办案之间线索移送渠道,采取区域协查联办,上下协调联动的方式,协调开展“集群作战”。加强行刑行纪衔接,通过查办个案深挖生产源头和销售网络,协同查处上下游关联违法行为。

  “铁拳”行动开展以来,省市场监管局每月向各市(州)收集查办的典型案件和重大违法线索,将具有代表性的案件及时精选出来报送市场监管总局。截至目前,共收集兰州、嘉峪关、甘南、武威、金昌等地典型案件64个,报送总局37个。这些案件都与民生密切相关,各地对违法行为作出严厉处罚,有力打击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进一步发挥“铁拳”行动的警示震慑效应,我们还依法将符合条件的违法失信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信用约束,警示经营者守法经营。

  全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将办案与宣传统筹考虑,坚持“边打边喊”,加强组织策划,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持续释放震慑效果。省市场监管局已分两批向社会曝光17起典型案例,通过曝光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增强人民群众的识假辨假和自我防护意识,震慑违法者,警示经营者,充分展示执法办案成效,对违法者产生了有力震慑。

  下一步,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深入推进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执法联动,持续加大打击民生领域,尤其是十类重点案件的查办力度, 依法严肃查处经营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市场主体责任,不断完善我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奋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闫蔚: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在座的各位记者对今天发布的内容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提出来。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介绍所在新闻机构。谢谢!

  在纵深推进中,省市场监管局如何确保各项措施执行到位,推进“铁拳”行动落细落实,让“铁拳”打出声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今年5月7日,我们召开了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行政执法工作暨 2021 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部署会,围绕国家总局对“铁拳”行动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省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行了再部署再安排。重点做好“三个结合一个方案”,一是将“铁拳”行动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全系统做好工作的政治意识和行动自觉;二是将“铁拳”行动和市场领域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结合起来,强化了系统各单位对工作重要性认识和纪律要求;三是将“铁拳”行动和年度双打考核工作结合起来,加大了对工作开展情况的督导考核力度。印发了《2021年度甘肃省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方案》,方案在明确了总局案件查办的“规定动作”同时,确定我省“自选动作”,强调了工作重点,细化了目标任务,并采取月报告、季通报制度,确保”铁拳”行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为提升案件查办执法效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铁拳”行动打出声威,打出效果,我们重点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制度机制建设。一是行政执法工作指导方面,出台了《市场监督管理机关案源管理办法》《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督办办法(试行)》,提高了案件管理水平及案件的办理时效、质量;二是信息化建设方面,全力推进综合执法办案系统建设,实现了案件查办全流程网上办理,进一步规范案件查办工作行为;三是在加强联合执法,提升执法效能方面,努力推进行刑衔接工作。联合检察院制定出台了《关于在行政非诉执行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暂行办法》,联合省公安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努力实现行政执法部门、刑事司法部门信息共享半岛官方体育,从制度机制上强化行政司法衔接,提升行政执法效能。

  行动开展以来,我们奔赴各地对“铁拳”行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指导检查,重点就各地在制度建设、典型案例报送、行刑衔接、失信联合惩戒、宣传引导等方面进行了督导,要求各地要全面落实集中执法力量,精准重拳出击,依法查办一批群众身边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件要求,确保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大力开展“铁拳”行动宣传引导,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通过微信公众号、报纸等媒体,发布“铁拳”行动违法线索公开征集公告,号召社会各界积极举报违法线索。同时,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有力震慑经济违法行为。

  下一步,省局将在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措施的同时,持续加大对“铁拳”行动工作督导和通报工作,按照查办一案警示一片的要求,适时曝光违法典型案例,着力化解和防范市场风险,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在总局和省局前期公布的“铁拳”行动典型案例中,有多起关于翻新“黑气瓶”的案件。请问,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在整治翻新“黑气瓶”、违规充装行为等方面是如何监管的?

  丁建军:截至2021年8月,我省共有液化石油气瓶制造企业1家,液化石油气瓶充装单位196家,液化石油气瓶检验机构13个,办理使用登记气瓶52.5万只。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安排部署,我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液化石油气瓶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紧急通知》,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全系统共出动监察人员5389人次,对全省1家液化石油气瓶制造企业,196家液化石油气瓶充装单位进行了全覆盖检查。部分市州,检查发现未办理使用登记气瓶8002只,报废气瓶7112只,超期未检气瓶3193只,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71份,责令充装站对未办理使用登记气瓶及时办理使用登记,报废气瓶去功能化处理,超期未检气瓶及时送检。平凉查处省外销售翻新“黑气瓶”2只,已移交陕西省宝鸡市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武威、白银、张掖、兰州、定西等地发现违规充装的违法行为13起,行政处罚38.2万元。此次专项行动,有力打击了气瓶充装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起到了良好的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涉及液化石油气瓶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宣传曝光,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持续开展对液化石油气瓶充装单位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在用液化石油气瓶制造、检验标志,对标志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的气瓶,特别是“螺丝瓶”、涉嫌存在更换护罩以及标志造假的在用气瓶,予以强制报废。重点排查自有产权气瓶的来源,打击充装翻新“黑气瓶”。

  二是加强液化石油气瓶检验站排查。重点排查翻新“黑气瓶”、销售已报废但未经去功能化处理的气瓶等行为。对于液化石油气瓶达到设计使用寿命或者经安全评估后已使用满12年的,要予以报废并进行去功能化处理。对于发现收购、销售未经去功能化处理的报废液化石油气瓶,依据特种设备法予以查封、扣押并进行去功能化处理。

  三是加快推进全省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今年年底前省内所有液化石油气瓶制造企业、充装单位、检验机构要建立与本单位工作相适应的信息化平台,各市州局要完成气瓶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接收气瓶相关单位信息,实现气瓶的来源可查、流向可追、责任可究。

  四是强化各监管部门的协调联动。按照我局与省住建厅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实施意见》,进一步厘清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努力构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共治格局,持续提升液化石油气瓶的监管效能,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介机构乱收费是此次“铁拳行动”查处的重点领域。同时,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民生领域价格及涉企乱收费问题。请问省局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杨宪明: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降费减负决策部署和服务“六稳”“六保”、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进一步维护民生领域价格秩序,规范涉企收费行为,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全省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紧紧围绕发展堵点、民生痛点和社会热点,组织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强民生领域价格和涉企收费监管,坚决纠正和严厉查处损害人民群众和企业利益的行为。具体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以事关民生的电信、医疗、教育、旅游、物业、停车等14个领域为重点,在全省组织开展了明码标价“护源”专项治理行动,从源头入手加强民生领域价格监管,依法查处不按规定明码标价及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省局建立并启动绿、黄、红三色预警机制,通过绿色预警推广表扬、黄色预警通报批评、红色预警挂牌整治等措施,督促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加强价格违法行为源头治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二是以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交通物流、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商业银行5个领域为重点,组织开展了“治理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专项治理行动。依法查处各类违规收费行为,不断推动降费减负各项政策落实落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在组织相关收费主体开展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省局统一指挥调度全省52名执法骨干,组成15个交叉检查组,在14个市州及兰州新区进行了交叉检查,共检查相关单位228个,初步查出涉嫌违规问题48个,发现问题线个,查出涉嫌违规收费金额4633.49万元。

  三是以加强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工程安装、维护维修领域的价格监管为重点,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专项治理行动。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依法严厉查处不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收取不合理费用以及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通过专项治理,降低城镇经济社会运行成本,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通过我们有效组织,多措并举,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在维护民生领域价格秩序和治理涉企乱收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共查处价格违法和乱收费案件181件,督促相关单位为企业和消费者退费3375多万元,没收违法所得934.08万元,罚款1155.34万元。对部分典型案件,我们将马上组织公开曝光。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持续加强民生领域价格监管及涉企收费治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稳定市场价格,优化营商环境,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市场主体安心经营、轻装前行。

  借此机会,我也呼吁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通过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等有效途径,向我们举报价格和收费方面的违法行为,提供违法线索,我们将认真受理,坚决查处,及时回应。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请问省局在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食品安全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今年以来,我省食品安全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持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食品安全依法治理,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全省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形势平稳向好,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续推动“食安甘肃”建设十大攻坚行动。省委、省政府将食品安全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平安甘肃建设评价体系,列入重点督查事项。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调研食品安全工作,省政府常务会议、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听取食品安全工作汇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二是大力整治突出问题。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项行动为契机,从食品标签、掺假造假、非法添加、餐饮卫生等群众身边事抓起,深入开展乳制品、肉制品、进口冷链食品、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校园食品等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农兽药残留超标以及保健食品行业违法生产经营、违法宣传营销、欺诈误导消费等违法犯罪行为。截至目前,全省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516件,涉案金额109.1万元,罚没款1419.46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4件。

  三是实施“互联网+”智慧监管。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推广应用“陇上食安”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着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各环节的普及应用,实现精准监管、科学监管、高效监管。持续推进“透明车间”“阳光仓储”“明厨亮灶”升级改造,全省“互联网+明厨亮灶”实施单位已达5.4万余家,全省校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99%。

  四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努力将监管从“事后处罚”向“事前整改”转变,完成3209家食品生产企业、152694家食品销售者、100613户餐饮服务提供者风险等级评定,并综合运用评定结果,实施动态风险管理。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公开承诺活动,全省有2568家食品经营企业向社会公开承诺,督促企业自觉诚信守法经营。组织对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抽查考核,累计参加企业2123家,抽查考核覆盖率达95.37%,合格率达97.03%;开展全省餐饮监管和从业人员网上培训,全省参加培训达20余万人次。强化责任约谈,组织召开食用植物油、食醋、酱油生产企业及小作坊负责人责任约谈视频会议和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责任约谈会,共约谈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59826家次。

  五是严格监督检查。采取明查暗防、体系检查、飞行检查等方式,加大对重点食品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对高风险高敏感性的食品实施重点监测、跟踪监测、持续监测,及时发布抽检信息通告和消费警示。全省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62552批次,总体合格率达96.63%,问题处置率达100%。省局组织对5家食品生产企业和5家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体系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均已责令整改,立案4起。持续加强进口冷链防控工作,规范86个进口冷链食品总仓管理,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安全进货查验及“三专、四证、四不”制度,全面做好人防物防工作。截止目前,市场检测33.5万余份,总仓检测20.6万余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六是推动社会共治。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建立群众投诉举报快速反应机制,全省受理食品投诉举报3937件。强化信用监管,建立完善“黑名单”制度,加大信用信息公示力度,落实禁业等处罚到人规定,对违法企业坚决予以曝光。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各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能动作用,成立“银龄护老队”254支,建成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2906人。深入推进“双安双创”工作,全省已有2个市(州)、47个县(市、区)被命名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兰州、嘉峪关市国家第三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四个最严”工作要求,着力创新监管方式、推进社会共治、提升治理效能,以永不懈怠的恒心韧劲,持续聚力攻坚,铁碗查办违法犯罪,竭尽全力推进“食安甘肃”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注重保健和养生,我们了解到,开展神医、神药广告专项整治是“铁拳”行动的整治重点之一,请问省局在打击虚假违法广告方面还关注了哪些领域?进展如何?下一步有什么工作打算?

  王学新:虚假违法广告的治理,一直以来从党中央到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监管的重点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年来,在各级市场监管和相关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神医”、“神药”等关系老百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虚假违法广告得到了有效治理,广告市场环境明显改善。今年,省局在全省部署开展了聚焦民生领域的“铁拳行动”,其中“神医”、“神药”等虚假违法广告是整治的一项重点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好此项工作,省局广告监管部门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了广告监管领域 “护苗助老”系列整治行动,集中执法力量,重点打击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虚假医疗、医疗美容、药品、保健食品广告;未经审批或者未按审批文件发布医疗、医疗美容、药品、保健食品广告;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等作推荐、证明的广告以及假扮医生、专家、教授、学者误导老年人的所谓“神医”“神药”等虚假违法广告,努力为老百姓营造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不断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除“神医”“神药”虚假违法广告的治理外,省局始终把导向问题广告,医疗、药品、保健食品、教育培训、金融理财等关切民生领域的广告作为监管的重点。今年以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一系列举措和有力打击,截止上半年,全省共查处违法广告案件88起,罚没款305.72万元(其中:药品广告9起、罚没款88.24万元,医疗广告13起、罚没款91.12万元,食品广告16起、罚没款9.55万元),有力的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净化了我省广告市场环境。另外,在今年建党10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省局把导向广告监管作为贯通全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于今年3月份面向全社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广告宣传导向审查的提示》,并先后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了违法违规商业营销宣传集中整治行动、仿纪念币(钞)类物品的整治、借党史学习教育之名从事商业炒作牟利等整治活动,重点打击以庆祝名义“蹭热点”“搭便车”借机商业炒作谋利等违法行为,坚决维护了广告宣传的正确导向,努力为建党100周年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广告市场环境。截止目前,整治查处违法广告案件18起,罚没款16.92万元。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保持对虚假违法广告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广告监测。及时发现影响和危害广告市场秩序的虚假违法广告,为下一步精准、快速、有效打击虚假违法广告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二是加强广告市场整治。根据监管形势任务的需要,适时组织开展各类广告市场专项整治,有侧重、有针对性实施重点打击,持续对虚假违法广告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三是加强协同监管。省局将充分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强与宣传、网信、公安、广电等十部门的配合联动,促进形成齐抓共管、协调治理虚假违法广告的工作格局和监管合力,让违法者无处可逃,共建广告市场良好秩序。四是加强行政指导。指导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介严格落实《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发布审查规定》,切实履行广告发布审查主体责任,严把广告审查关,从源头遏制违法广告的发布。五是加强宣传教育。持续深入做好广告法律法规和相关举措的宣传解读,提高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守法经营意识。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识别虚假违法广告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打击专利代理违法违规行为是省局开展“铁拳”行动中自选的整治重点,请问省局在整治擅自开展专利代理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效果如何?

  刘华锋:专利代理工作一头连着创新主体,一头连着审查工作,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权、保障专利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强省战略的大力推进,我省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培育力度,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省专利代理机构数量从2016年的3家增长到目前的24家,专利代理机构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在开展专利代理等知识产权基础服务的同时,也为创新主体开展了专利导航、专利信息分析利用、专利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贯标等知识产权高层次服务,促进了我省专利转移转化和价值实现,为我省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但是,从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我省知识产权代理行业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有一些机构存在无资质擅自开展专利代理业务的违法行为。近年来,省局高度重视专利代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把整治擅自开展专利代理行为纳入我省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中,重点进行查处打击,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加强对擅自开展专利代理行为整治工作的统筹部署。及时印发了《甘肃省深入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甘市监发〔2021〕136号),明确了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和实施步骤,要求加大对擅自开展专利代理业务机构的整治力度,加强日常监管和长效机制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社会监督作用,保持打击违法违规代理行为的高压态势,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规范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秩序的行政指导。6月15日,我局召开了全省规范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秩序行政指导会,对进一步规范全省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秩序进行安排部署。会上通报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省市场监管局关于“蓝天”专项整治行动部署和我省有关知识产权代理案件查办情况,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代表作表态发言并签订了《诚信守法承诺书》。对全省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提出了要严格遵守“五不得”的要求,即不得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不得从事无资质专利代理行为、不得从事专利代理“挂证”行为、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不得伪造、变造法律文件、印章等。

  三是开展专利代理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按照重点检查事项全面覆盖的原则,对我省依法设立的专利代理机构进行全面监督检查,通过纠正违法行为,警示违规经营,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四是加大违法线索核查和案件查处力度。在省局网站及时公布了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违法违规线索举报投诉电话和邮箱,接受社会公众举报投诉。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初步形成了无资质擅自开展专利代理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各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取得资质专利代理机构规范化经营的意识不断提升,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避免发生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的行为发生。

  二是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工作取得突破。截止目前,共收到擅自开展专利代理业务举报投诉案件线起正在调查。

  三是专利代理机构的监管方式不断创新。为全面强化专利代理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我们探索制定《甘肃省专利代理行业信用管理办法》,建立全省专利代理行业信用信息库,努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加强对擅自开展专利代理业务的监管工作,加大线索排摸力度,及时查处违法违规案件,曝光公开典型案例,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实现查办一案警示一片,切实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秩序。

  闫蔚:谢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及各位处长的回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甘肃省市场监管工作。如果大家还有想了解的其他问题,请会后与新闻应急处联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半岛官方体育半岛官方体育半岛官方体育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