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方新闻
半岛官方体育企业内部创办软件公司搞开采可行吗?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转型日盛,在大势所趋下各大企业纷纷规划各种方案、建设成立数字化转型团队,其中也有实力雄厚的企业自己拉开发队伍搞圈地的,甚至还成立了科技公司,其战略目标是在满足自身数字化需求情况下再做行业输出,对于此种做法,网络上褒贬不一,作为此种方式的经历者老杨做分析总结如下:
企业做数字化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信息系统的建设,常理情况下企业会找专业的第三方软件公司购买,但却存在如下问题:
第三方软件并不能100%满足企业需求,很多企业为了一两个功能满足需求而去采购一套系统,结果导致80%的功能不使用白白浪费;
由于实施人员的能力差异,对行业的熟悉程度,直接导致实施失败、软件项目烂尾的情况不在少数;
购买第三方软件并不能满足全部应用需求,千企千面,还有一点企业的业务是不断变动的,而软件代码是预先设定不可移动的,所以企业需不断对软件功能进行调整,以满足当前业务需求,也就是二次开发,这一切需要费用,不断的投入;而一旦使用某软件产品一段时间,产生大量数据后,主动权并不在企业,要么接受软件公司的报价方案,要么换产品,而更换系统的风险及时间方面的投入远远大于二次开发,所以企业只能被动接受,鸡肋感满满;
软件源代码并不在企业自己手中,任何软件的修改在不考虑投入成本的前提下需厂家来解决,而厂家的服务响应时间一直为行业诟病,因为技术团队在本地的软件公司是少数,大多情况下与企业接触的是一些技术实力欠缺的代理商;
1.5、从集成角度讲:数字化建设一段时间后,企业会引进各种业务系统,这个时候数据孤岛问题严重,企业又不得不投入另一笔费用去做各种系统的数据集成、做企业门户建设,以保障系统之间数据互通,这个时候数据接口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某软件公司不配合不提供某数据接口,或者为某数据接口漫天要价,对于企业而言只有郁闷的份儿;
二、综上所述,为了企业为了打造一套符合自身管理特色的信息系统,在实力允许的情况下不得不招兵买马建立自己的开发团队甚至成立科技公司,这样做的优势在于:
2.3、服务上有需求马上响应,同时自己公司的技术团队又熟悉公司业务,沟通上不存在障碍;
技术人员的人力成本投入较高,一般企业无法承受半岛官方体育,所以不要以为自己有科技公司在数字化投入上成本会降低,这些成本包括:人员基本薪资+社保福利+时间成本,尤其不要忽略时间成本;
从技术上说,数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为了求稳定而采用过旧的技术架构,随着业务的发展,将有推到重来的风险;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讲,技术人员的流失对于科技公司而言影响非常大,一个新员工从入职到熟悉架构、业务代码、公司业务至少需4-6个月,影响非常大;从数据安全角度来说,由于开发人员能力问题导致的系统安全风险是未知的;
公司业务部门认为开发团队是自己的,潜意识认为开发软件不需要费用,所以在配合力度上、需求开发上、实施行动上随意性强,导致系统开发进度过慢或无法落地;
第一,前期规划很重要,包括技术、产品架构的规划,既不能追流行采用最新技术,稳定最重要,又不要追求稳定采用过于老旧技术,以免被淘汰;要全面了解企业业务发展,规划设计符合企业发展特色的平台架构;
第二,不能为了节省成本,压低技术人员薪资,毕竟一分钱一份能力,人员稳定最重要;
第三,不要任何产品都内部开发,市面上有成熟产品的,费用不高的,建议采用第三方产品+内部研发模式,毕竟开发产品也需要消耗时间成本;
第四,制定相关的软件开发及实施制度,以公司模式去运营,要业务部门感受到科技公司运营成本,最好签署内部开发协议(合同),明确各业务部门研发成本投入;
第五,企业不要过早的要科技公司市场化,内部数字化建设才是第一要务,企业内部需求都没搞定,无经验与案例可循,接外部业务后果可想而知;
第六,企业科技公司要经得起外部市场诱惑,先练内功,不要过早市场化,否则内部需求未解决,又被外部市场拖进泥潭,腹背受困,这种情况下只能去扩大人力规模,造成运营成本过高,亏损是肯定的;后果就是对内满足不了需求,被业务部门吐槽,对外解决不了客户问题,被客户骂死,最后把自己玩死!
最后老杨要说的是软件只是工具,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管理不做改善,不能做到技术+业务融合,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不足1%